臺南市11月份交通事故分析解讀及事故防制策進作為

一、  交通事故分析解讀:

104年度11月A1類道路交通事故發生20件死亡20人,肇事特性分析如下:

(一)、肇事時段分析:以16-18時、18-20時各發生3件最多。

(二)肇事原因分析:以未注意車前狀況發生10件最多。

(三)肇事車種分析:以機車發生10件最多。(未戴安帽編號7、18、20)。

(四)道路類別及型態分析:以市區道路(類別)發生16件最多,直路(型態)發生9件最多。

(五)事故類型分析:人與車類型發生3件、自撞類型發生6件、車與車類型發生11件。

(六)死亡者年齡層分析:30-39歲、50-59各死亡4人最多(65歲5人)。

(七)學生涉及肇事計6人(大學(研究)生3人死亡1人受傷及高中生1人死亡1人受傷)。(編號1、5、13、24)。

(八)主要肇因為酒後駕車失控案件未發生。

二、交通事故防制策進作為:

  1. 統計本(11)月死亡交通事故資料顯示,自撞、自摔案件計發生6件,造成6人死亡,占全部交通事故死亡人數30%。分析駕駛人自撞、自摔案件肇事原因為駕駛疏忽、未注意車前狀況及酒後駕車等。許多人為了日常生計而日夜奔波勞碌,在駕駛行為表現上會有注意力不集中、精神渙散等情形,尤其隨著天候不佳、視線不良,倘若稍有疏失,很容易就發生碰撞橋墩、路旁固定物或自行摔倒交通事故,為了有效防制交通事故,確保交通安全,本局利用各種宣導機會,特別呼籲駕駛朋友,熬夜疲勞、宿醉未醒、生病服藥或情緒不穩定,千萬不要駕車上路,天候不佳時(尤其雨天、地面有積水時),應確實減速慢行,轉彎時亦應提前使用方向燈,以適時提醒他車注意。另外特別提醒駕駛人切勿超速、逆向行駛,並保持適當安全距離及間隔;夜間行駛務必開啟大燈,隨時注意前方狀況,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,以維用路安全。
  2. 本月共發生2件自行車A1類交通事故,請於辦理各項活動時提醒高齡者安裝自行車後座警示燈,提高自行車早晨及黃昏行駛的辨視度,有效防制事故發生,以保障用路人安全。

二、教育部於101年編撰完成「校園法治教育學生手冊」,旨揭手冊主要適用對象為國小至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生,每篇案例內容包含「設例」、「法律分析」、「看看法律怎麼說」及「練習題」。
三、為補充說明學校對於校園師生可提供之協助,並因應社會事件情勢,教育部增編「附錄一:法治教育學生手冊編後記」及2篇案例,分為「案例48:揪人的後果(網路煽惑他人犯罪)」及「案例49:網路發言要注意(網路危害公共安全罪)」。全手冊共計60篇,法令宣導內容主要分為「第一部分:校園篇」(包括校園霸凌、校園暴力、性別關係、財產犯罪、輔導與管教及其他類型)與「第二部分:校外篇」(包括幫派犯罪與個人、社會法益侵害之事件、兒少福利、財產犯罪、智慧財產權、網際網路、個人資料保護及其他類型)。旨揭手冊後亦附有編後記、相關法律及諮詢附錄資料,俾補充相關資訊。

四、旨揭手冊電子檔掛置於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「刊物彙整」專區,網址:http://depart.moe.edu.tw/ED2800/News_Content.aspx?n=98D52D5BD48ACC6D&sms=4E4FC20742593EE0&s=F6CB8BEB9B49059D

請下載使用,並配搭相關教學及輔導活動時應用,俾增進旨揭手冊效益,使學生知法守法,維護自身與他人權利義務,以建構一法治及尊重人權之校園、社會及國家。